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新闻动态

查看更多

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程鑫彬和王占山团队在《ACS光子学》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实现高调制传递函数的大数值孔径超透镜设计突破

近日,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程鑫彬和王占山团队设计了高调制传递函数的大数值孔径超透镜,研究成果以“具有高调制传递函数的大数值孔径超透镜(Large Numerical Aperture Metalens with High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为题,发表于《ACS光子学》(ACS Photonics)。高分辨率的光学透镜/光学系统对先进光学成像十分重要。依据光学成像理论,为了实现高分辨率,需要光学透镜/光学系统同时具备大数值孔径和高调制传递函...

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程鑫彬和王占山团队实现琼斯矩阵六通道解耦调控创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激光与光子学评论》

高效率高分辨率琼斯矩阵六通道解耦调控 封面图相位、振幅、偏振是单色光场的三个基本自由度。光学器件对单色光场的调控作用可以用一个2×2的琼斯矩阵来表示,琼斯矩阵的每个分量均代表特定偏振态组合的传输系数,由振幅通道和相位通道组成。琼斯矩阵的可控通道数目的多少,不仅标志着光学器件对电磁波的调控能力的强弱,也限制着最终可实现的光学功能的复杂程度。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光学器件能加载尽可能多的琼斯矩阵...

实力非凡!团队斩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赛竞赛全国金奖!

经过激烈角逐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完美落幕在全国33万个项目中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追光寻迹”团队中国电磁超算破局者项目摘得全国金奖!作为同济大学唯一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金奖项目展示了融合光场技术与软件的创新科研成果和学院“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时隔数年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物理学院实现学生团队国家金奖零的突破让我们为获奖团队点赞!喝彩!获奖证书左三项目简介...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在《纳米快报》上发表二维材料激子态超快纳米光学成像研究成果

近日,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程鑫彬教授和王占山教授团队的江涛教授与合作者通过超快纳米光学显微揭示了单层二硒化钨纳米尺度退相干机制。研究成果以“单层二硒化钨电子相干特性的超快纳米光学成像(Ultrafast Nanoimaging of Electronic Coherence of Monolayer WSe2)”为题,发表于2月24日《纳米快报》(Nano Letters)。

热烈祝贺董思禹博士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董思禹,男,博士,2020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毕业后在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董思禹博士主要从事微纳光学器件及光谱传感应用相关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面上资助科研项目。入选了2020年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Progress in Surface Science、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

学校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超构表面的高效率强激光波束扫描系统基础研究”启动会暨年度进展汇报会

1月4日,学校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基于超构表面的高效率强激光波束扫描系统基础研究”启动会暨年度进展汇报会。项目专家组组长祝世宁院士、副组长崔铁军院士,成员西湖大学仇旻教授、深圳大学汪国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琼华教授、吉林大学陈岐岱教授、广东工业大学杨军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杨明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义理林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周时凤教授、山西大学郑耀辉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副...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二十年纪念专刊——《光学精密工程》

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成立二十年来,以探索前沿科学问题、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服务国家重要应用为目标,形成了理论与模拟相结合、科学问题解决与关键技术突破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重要应用相结合的特色,形成了研究所的发展理念,打造了高水平研究平台,在X射线器件与系统、强激光薄膜与应用、光学纳米计量与测试、微纳光学与智能感知四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施宇智特聘研究员与清华大学等合作在连续域束缚态的拓扑光力研究上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北京时间12月10日,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和程鑫彬教授团队的施宇智特聘研究员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宋清华研究员、法国国家科研中心Patrice Genevet等人合作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在线发表题为《开发连续域束缚态中的奇异拓扑光力》(Exploiting Extraordinary Topological Optical Forces at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的论文。该论文首次研究了基于连续域束缚态(BIC)的奇异拓扑光力,从理论...

科学研究

通知公告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接攻博) 章程暨选拔复试办法

一、 申请条件基本条件要求同《同济大学2023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含直接攻博)章程》。二、 申请材料1. 《同济大学接收推免免试研究生申请表》;(下载链接:https://yz.tongji.edu.cn/fujian3-tongjidaxuejieshoutuijianmianshiyanjiushengshenqingbiao.pdf)2. 本科阶段成绩单1份,须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3. 外语能力水平证明(如: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雅思、托福、GMAT、GRE等);4. 本科阶段获奖证书、体现自身学术...

同济大学建校115周年系列活动公告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同济大学自1907年建校以来,历经建校初期艰难创业中的和衷共济、吴淞时期跻身国立中的自强不息、抗战时期六次迁校中的弦歌不辍、新中国成立初期布局调整中的重整旗鼓、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中的全面振兴,新时代“双一流”建设中的卓越奋进。百十五载,同济大学从未因磨难而退却,从未因困境而止步,一代代同济人风雨同舟、百折不挠,积淀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核,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创...

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 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活动通知

为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了解,我院将开展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校活动。本次暑期学校拟择优招收150名左右学员。活动时间:2022年7月5日-7月7日活动方式:线上——会议、直播等方式01学院、学科简介同济大学物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40年代,践行“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宗旨,形成了“格物穷理、求实创新”的学科传统,培养了朱洪元、吴式枢、李同保、张耀明等一...

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济大学校内赛的通知

1大赛主题我敢闯,我会创。2大赛目标与任务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

学术活动

查看更多
  • 【学术报告】王俊:二维材料非线性光学

    本次报告综述了近几年来课题组在新型二维材料非线性光学效应及物理方面的进展,主要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石墨烯、黑磷等重要二维半导体的制备及非线性光学特性测试技术,研究了二维材料的宽带饱和吸收、双光子吸收及饱和、光学双稳态、非线性折射率色散及二次/高次谐波产生等效应,探究了二维材料中的激子暗态调控、半导体到半金属转变、相干声子动力学、表面态辅助的载流子弛豫动力学、俄歇复合、缺陷态调控工程,验证了高性能二维半导体在强激光防护光限幅器、超短脉冲激光锁模器、全光调制和光子晶体上的应用。

  • 【学术报告】张远波:二维材料的新机遇

    本次报告会简单回顾人类在纳米电子领域的进展,以及现在遇到的瓶颈。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二维材料带来新的希望。张远波老师会结合其实验室的研究介绍二维材料研究在材料科学和物理方面带来的新的机遇。

  • 【学术报告】陈沐谷:Meta-Optics : Imaging and Sensing

    报告人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和学习,开发出用于智能成像和传感的超透镜阵列。本次演讲报告了超透镜阵列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我们设计和制造了一个 60 × 60 可见光波段的宽带消色差光学超透镜阵列,实现光场成像与感知,取得切片成像、物体边缘和深度感测。进一步开发了基于超透镜阵列的光场成像系统与结构光系统,适用于所有光线条件下的环境。

  • 【学术报告】陈国瑞:Graphene:Plays more than one tune

    石墨烯及其构成的范德华异质结构具有高度的可调性。本次报告以石墨烯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多种调控手段,在二维材料中实现单体物理到强关联结构和拓扑物理的丰富量子物态。

  • 【学术报告】茹宁:基于冷原子的量子计量

    基本测量单位迈进量子化时代,也为计量和精密测量领域带来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在此大背景下,实现基于激光冷却原子的量子计量标准和传感系统,提供直接溯源至SI的校准和测量能力,提供对集成化系统实时在线的计量标准和精密传感,是未来构建量子化计量体系和精密测量的重要发展方向。

  • 《电子束光刻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电子束光刻技术总学时:10-12课时(每课1小时)授课时间:2022年5月30日- 6月12日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基于复旦大学陈宜方教授32年的电子束光刻实战经验和积累、针对同济大学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而专门组织准备的。讲授内容力求系统性,包含:原理、设备性能、光刻条件、光刻胶性能、理论模拟、工艺和应用等方面。适合于所有理工科学科的研究生、博士生和工程技术人员。 教学目标:1. 掌握电子束光刻的基础知识和光刻原理...

VR虚拟漫游研究所

Virtual Tour Research Institute

虚拟的三维空间,为体验者带来了视、听、触等方面的新体验,VR虚拟漫游也是由此衍生出的一种新的体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