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培养

Education

驻楼导师工作站 -王占山教授和本科生共话“如何追寻心中的梦想”

发布时间:2024-10-18 发布者: 来源: 浏览:

2024年10月15日下午,王占山教授的午餐沙龙讲座,在西南八宿舍2楼党建活动室顺利举行,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殷娣娣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殷娣娣老师主持


王占山教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首届杰出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咨询委委员、国家某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际光学和光子学学会会士(SPIE Fellow)。王占山教授坚持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培养的研究生入选杰青、优青及万人,入选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


王占山教授和本科生新生共话“如何追寻心中的梦想”


本次讲座王占山教授以“如何追寻心中的梦想”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为同学们提供了关于寻找梦想与目标的深刻启发。围绕如何在大学生活与学术探索中明确个人目标,激发自身潜能,结合自己在科研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感悟,帮助同学们在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中,坚定信念、追求梦想。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提问踊跃,和王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原本计划一个半小时的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半小时。


同学们积极提问交流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反响热烈,2024级本科生姜采宜同学说:“王老师以满腔热忱,激励青年们勇敢拥抱五彩斑斓的梦想,他言辞恳切,幽默风趣,令我们这群‘新手成年人’对未来之路豁然开朗。王老师亲述其‘干一行爱一行’的求学之路与创立同济大学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所(IPOE)的经历,无不让我对这位勤勉不辍的学界泰斗满怀敬意。”


陆俊丞同学说:“综合整个讲座,我深受鼓舞。王老师说,‘知识可以掌握,但不能恒久持有,能力可以锻炼,需要一直坚持,而态度是最可贵的,是学习中的精华,态度看得见认得着,却不一定能将其当成好朋友,故需要耐心与执着。’此外,王老师讲述了一些心理学家的故事,而我曾读过弗兰克尔先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在感悟上与王老师产生共鸣。王老师说,‘热爱心理学并不妨碍我钻研物理,相反,两者相辅相成,教会了我不止有尊严,更是有意义地去追寻,去看见生活中的幸福点,培育了我的学科极致精神,让我更忠诚于精密光学领域的研究’。”


韩正同学说:“王教授的报告让我对找寻梦想这个伴随一生的话题有了新鲜的认识。不知为何,王教授的报告更像是一堂生涯指导课。通过对其他相似概念的辨析,终于明白梦想区别于空想、理想、目标等一系列词语而独有的重要地位。梦想就是我们心中想要的那颗星星,我们希望通过自发地不懈地努力去成为‘摘星星的人’。王教授对于工作和事业的忠诚和极致的态度很触动我。在沙龙的最后,王教授很简明扼要地回答了我心中对‘专注’的疑问,他说,‘专注就是化繁为简’,面前有一件事就只做这一件事,不要做物理题的时候还想着数学的内容。这次的沙龙收获很多,也很希望之后能有机会王教授多多交流。”


杨昊飞同学说:“参加完王占山教授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王教授以其丰富的科研经历,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寻找梦想与目标的深刻启示。他通过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科研道路上的艰辛与挑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坚持与努力所带来的辉煌成就。王教授在讲座中特别强调了‘目标明确,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他指出,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人生规划中,明确的目标都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定不移,保持不懈的努力。这一点对我尤为触动,因为我常常在面对选择时感到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王教授的经验让我意识到,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为之付出努力,是实现梦想的重要一步。在互动环节中,王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每一个问题,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实践性建议。他不仅分享了如何在科研中寻找灵感和突破的方法,还谈到了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的技巧。这些具体的指导不仅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有极大的帮助,也对我的人生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这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谢王教授的精彩分享,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与目标。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带着这份宝贵的启示,勇敢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本次讲座为同学们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启发与指导,相信会更好地助力他们迎接未来的大学学习与发展机遇。


撰文:薛文闻

供图:魏振博

审核:江涛